返回網站
返回網站

1011國際女童日+蘿莉節

· 訪客瀏覽文章

1011國際女童日+蘿莉節

提昇大眾對於女童議題(例如傳統觀念、教育、營養、強迫童婚、法律權利及醫療權利)的關注,起因的"重男輕女"似乎是全世界的錯誤觀念。人生而平等,相互尊重,是我們必須再努力的課題。

(Loli),為蘿莉塔(Lolita)的縮寫,和數字1011形似,可看做10月11日。所指為「低於15歲的女童」或泛指穿著如小女孩的年輕女性。蘿莉節即是指「年輕女孩的節日」。這一主張並未得到社會認可,僅存於網路文化及部分御宅族中。而聯合國於2011年決定從2012年起將10月11日定為國際女童日,和蘿莉節重合,純屬巧合。

贈送【如何打通BLOG部落格行銷管道】線上影片(+電子書)

國際女童日

國際女童日(英語:International Day of the Girl Child),這一主題日確認女童的各項權利,希望為女童提供更多的機會,並提高全世界對於女童面臨的不平等待遇,以期提高女童在營養方面的待遇[1]。2011年12月19日,聯合國大會通過66/170號決議,宣布每年的10月11日為國際女童日[2]。國際女童日
International Day of the Girl Child別名國際女孩日(International Day of the Girl)類型國際意義提昇大眾對於國際上女童議題(例如教育、營養、強迫童婚、法律權利及醫療權利)的關注日期10月11日時長一天頻率一年一次首次時間2012年10月11日

目次

  • 背景編輯

國際女童日的目的是要提昇有關全世界女童相關議題的重視。有些全世界的發展計劃未將女童考慮在內,忽視了女童相關的問題[3]。依照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的資料,2014年時全世界有超過6200萬名女童沒有接受教育[4]。若考慮全世界5到14歲的女童和男童,女童花在的家務上的時間比同年齡的男童多,所有女童花在家務上的總時間比男童多了1.6億個小時[5]。全球約有四分之一的女性是在18歲之前就結婚[6]。身為聯合國女性親善大使的艾瑪·沃森,在2016年10月11日呼籲全世界的各國以及各個家庭終止童婚[7]全世界有許多的女童可能會受到性暴力的侵害,而且犯罪嫌疑人不會受到懲罰[8]。

國際女童日不止關注女童面臨的議題,也關注這些議題解決後可能有的影響。例如,女童的教育可以減少女童童婚及疾病的比例,也讓女性未來可以有收入較高的工作,強化其謀生能力[9][10]。

歷年主題

編輯年份主題英文主題2012年結束童婚[11]Ending Child Marriage2013年為女童教育創新[12]Innovating for Girls' Education2014年賦權少女,終止暴力循環[13]Empowering Adolescent Girls: Ending the Cycle of Violence2015年女青少年的力量:展望2030年[14]The Power of the Adolescent Girl: Vision for 20302016年可持續發展目標17[15]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2017年培力與賦權女童EmPOWER Girls: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crises[16]2018年與她同行:幫助女童培養工作技能With Her: A Skilled GirlForce[17]2019年GirlForce: Unscripted and Unstoppable[18]2020年我的聲音,我們平等的未來My Voice, Our Equal Future[19]2021年Digital generation. Our generation.[20]

贈送【如何打通BLOG部落格行銷管道】線上影片(+電子書)

蘿莉節

蘿莉節,10月11日,非眞正意義上的法定節日,是由網友自發設立的節日,屬於網路文化及御宅文化。

蘿莉

(Loli),為蘿莉塔(Lolita)的縮寫,所指為「低於15歲的女童」或泛指穿著如小女孩的年輕女性。蘿莉節即是指「年輕女孩的節日」。

來歷

蘿莉的英文為loli,和數字1011形似,可看做10月11日。[1][2][3][4] 這是10月11日被用來當做蘿莉節的來源。蘿莉節這一主張最早出現於貓撲網,帶有娛樂性質,後由網友回應而採納。但這一主張並未得到社會認可,僅存於網路文化及部分御宅族中。

世界女童日

聯合國於2011年決定從2012年起將10月11日定為國際女童日,和蘿莉節重合,純屬巧合。

 

美國國家出櫃日

美國國家出櫃日(英語:National Coming Out Day,NCOD),每年在10月11日舉行,是增進大眾對於LGBT的意識的節日。源自於1988年的美國,初始的概念來自於女性主義和同性戀解放運動中「個人即政治」的精神,強調「對家人、朋友與同事出櫃而坦率地活著」作為最核心而基本的政治行動。他們的基礎信念是──「恐同」會在無知和無人發聲的氛圍中惡化、蔓延,而只要人們知道有他們所在意的人是同性戀,他們就不太可能會去害怕、歧視或壓迫同性戀。

歷史

國家出櫃日由新墨西哥心理學家羅伯特·艾希貝格(Robert Eichberg)和洛杉磯LGBT活動家Jean O'Leary於1988年成立。他也是個人成長工作坊的創始人。

美國LGBT權益

國際不再恐同日

贈送【如何打通BLOG部落格行銷管道】線上影片(+電子書)

節假日和習俗

國際女童日[5]。

  • 國家出櫃日[6]
  • 蘿莉節[7][8][9][10] 

臺灣:女孩日[11]

10月11日

日期

  • 語言
  • 下載 PDF
  • 監視
  • 編輯

此條目的主題是陽曆的10月11日。關於農曆的10月11日,請見「十月十一」。

10月11日是陽曆一年中的第284天(閏年第285天),離全年的結束還有81天。<<2022年 10月>>日一二三四五六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歷史上的今天2022年 2021年 2020年

目次

  • 大事記編輯

12世紀

編輯

  • 1141年:急於求和的南宋在紹興和議中同意接受金朝提出的條件,從而結束宋金戰爭。

16世紀

編輯

  • 1531年:不滿糧食封鎖的瑞士天主教城邦突然襲擊蘇黎世,宗教改革運動領導人慈運理因而戰死。

18世紀

編輯

  • 1746年:法國元帥薩克斯伯爵在羅庫戰役大勝聯軍,確立了法軍對奧屬尼德蘭的控制。
  • 1776年:英國皇家海軍在尚普蘭湖附近的瓦庫爾島戰役中擊敗美國軍艦,但也讓後者得以加強防線。

19世紀

編輯

  • 1852年:澳洲歷史最悠久的大學雪梨大學在雪梨正式落成。
  • 1896年:孫中山在英國倫敦被清朝駐英國公使龔照瑗誘捕,進而撰《倫敦蒙難記》。
  • 1899年:以波耳人為主的川斯瓦共和國和奧蘭治自由邦向英國宣戰,第二次波耳戰爭爆發。

20世紀

編輯

  • 1911年:武昌起義革命軍宣布成立由黎元洪領導的軍政府鄂軍都督府,並更改國號為「中華民國」。
  • 1922年:台灣縱貫鐵路之海岸線全線通車。
  • 1922年:土耳其與希臘等協約國簽訂穆達尼亞停戰協議(英語:Armistice of Mudanya)。
  • 1937年:中國抗日戰爭:忻口戰役中,日軍發起總攻。
  • 1950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向西藏進軍。藏軍第九代本主官德格·格桑旺堆投降。
  • 1954年:胡志明為首的越南獨立同盟會進入河內,控制了北越政權。
  • 1962年:第二次梵蒂岡大公會議開幕。
  • 1968年:美國國家太空總署的阿波羅7號發射升空,這是美國首次三人太空任務。
  • 197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在北京簽署聯合公報,決定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
  • 1973年:一架菲律賓航空國內線客機被騎劫後降落香港啟德機場[1]。
  • 1973年:1973年帕斯卡古拉事件-希克森和派克聲稱他們在晚上釣魚時,被外星人綁架。[2]
  • 1975年:美國艾森豪號航空母艦完工下水。
  • 1983年:中國共產黨宣布開始整黨。
  • 1984年:美國挑戰者號太空梭太空人蘇利文成為首位執行太空漫步任務的美國女太空人。
  • 1985年:香港立法局議員、時任屯門區議員吳明欽遇襲重傷。
  • 1989年:香港總督衛奕信爵士在立法局發表施政報告,宣佈推行機場核心計劃,進行大規模填海、港口工程。
  • 1993年:挪威出版商威廉·尼格德因出版《撒但詩篇》遭槍擊,幸只受傷。

21世紀

編輯

  • 2001年:寶麗來申請破產保護。
  • 2002年:中國國際航空公司成立。
  • 2007年:Youtube於墨西哥正式上線。[3]
  • 2015年:世界衛生組織發起世界肥胖日。
  • 2020年:泰國一輛旅遊巴士與一輛載貨火車相撞,釀成至少二十人死,三十人受傷。[4]
  • 2021年:中國河北省平山縣滹沱河大橋施工輔路發生通勤大巴士墜河事故,造成14人死亡。
贈送【如何打通BLOG部落格行銷管道】線上影片(+電子書)

出生

編輯

  • 1335年:李成桂,朝鮮王朝開國之君,廟號太祖(1408年逝世)
  • 1671年:弗雷德里克四世,丹麥及挪威國王(1730年逝世)
  • 1738年:亞瑟·菲利普,英國海軍上將(1814年逝世)
  • 1758年:海因里希·奧伯斯,德國天文學家、醫生、物理學家(1840年逝世)
  • 1881年:漢斯·凱爾森,奧地利裔美國法學家(1973年逝世)
  • 1884年:弗里德里希·貝吉烏斯,德國化學家,193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1949年逝世)
  • 1884年:愛蓮娜·羅斯福,聯合國的「世界人權宣言」主導起草者(1962年逝世)
  • 1885年:弗朗索瓦·莫里亞克,法國文學家,195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1970年逝世)
  • 1886年:康拉德·赫爾弗里希,荷蘭海軍上將(1962年逝世)
  • 1895年:雅科夫·戈托瓦茨,克羅埃西亞作曲家(1982年逝世)
  • 1902年:賈雅普拉卡什·納拉揚,印度政治家(1979年逝世)
  • 1926年:釋一行,越南禪宗僧侶、詩人、學者及和平主義者(2022年逝世)
  • 1937年:博比·查爾頓,英格蘭足球運動員
  • 1942年:阿米塔布·巴沙坎,印度寶萊塢男演員、電影製作人、電視主持人,首位進入杜莎夫人蠟像館的印度影星
  • 1946年:加藤澤男,日本體操選手,奧運史上奪得最多金牌的男子體操運動員
  • 1947年:盧卡斯·帕帕季莫斯,第183任希臘總理
  • 1951年:讓-雅克·高德曼,法國創作歌手
  • 1955年:莫克塔·瓦內,馬里總理
  • 1956年:尼爾·布坎南,英國電視主持人、音樂家
  • 1956年:尼卡諾爾·杜阿爾特·弗魯托斯,巴拉圭政治人物,第51任巴拉圭總統
  • 1957年:黃成智,香港立法會議員
  • 1957年:李成昌,香港男演員
  • 1959年:赤石路代,日本女性漫畫家
  • 1960年:李耀敬,香港男演員
  • 1960年:金秉玉,韓國男演員
  • 1961年:阿穆爾·迪亞布,埃及歌手
  • 1963年:費索·本·海珊,約旦王子
  • 1964年:掛川裕彥,日本聲優
  • 1965年:奧蘭多·赫南德茲,古巴裔美國職棒大聯盟右投先發投手
  • 1970年:林元熙,韓國男演員
  • 1971年:林詣彬,華裔美國電影導演
  • 1973年:金城武,日裔台灣男演員
  • 1973年:阪口大助,日本聲優
  • 1976年:李天翔,香港演員
  • 1976年:艾蜜莉·戴絲香儂,美國演員
  • 1977年:馬修·鮑默,美國演員
  • 1979年:裴斗娜,韓國女演員、模特兒
  • 1980年:杉田智和,日本聲優
  • 1980年:奈倫·諾斯沃西,英格蘭出生牙買加足球運動員
  • 1982年:王凱,台灣男演員
  • 1982年:黃志聰,香港足球運動員
  • 1982年:瓦倫蒂娜·贊亞娃,俄羅斯模特兒
  • 1984年:張靚穎,中國女歌手
  • 1985年:蜜雪兒·雀柏格,美國女演員
  • 1986年:趙孟姿,台灣女藝人、模特兒
  • 1987年:朱希敏,2011年度香港小姐競選亞軍
  • 1987年:陳潔玲,香港女演員
  • 1987年:鞏新亮,中國女演員
  • 1987年:小邁克·康利,美國職業籃球運動員
  • 1988年:泉里香,日本女模特兒兼演員
  • 1989年:劉憲華,華裔加拿大歌手、演員、音樂製作人
  • 1989年:魏聖美,韓裔美國職業高爾夫球球員
  • 1990年:奧村初音,日本女歌手
  • 1990年:JOO,韓國女歌手
  • 1990年:李東軒,台灣男創作歌手
  • 1991年:托比·福克斯,美國遊戲開發者、作曲家
  • 1992年:卡迪·B,美國饒舌歌手、詞曲作家、歌手、演員、電視名人
  • 1999年:王品澔,台灣模特兒、演員
  • 2002年:以芯,台灣女子偶像團體PINK FUN成員

逝世

編輯

  • 1086年:司馬光,北宋政治家、史學家(1019年出生)
  • 1303年:教宗波尼法爵八世,羅馬主教(1235年出生)
  • 1347年:路易四世,上巴伐利亞公爵,德意志國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282年出生)
  • 1424年:揚·傑式卡,捷克胡斯派軍事領袖
  • 1531年:烏利希·慈運理,瑞士宗教改革領袖(1484年出生)
  • 1724年:朝鮮景宗李昀,朝鮮王朝第20代君主(1688年出生)
  • 1834年:律勞卑,首任英國駐華商務總監(1786年出生)
  • 1842年:約瑟夫·德沙,美國第9任肯塔基州州長(1768年出生)
  • 1852年:費迪南·艾森斯坦,德國數學家(1823年出生)
  • 1889年:詹姆斯·焦耳,英國物理學家(1818年出生)
  • 1896年:安東·布魯克納,奧地利音樂家(1824年出生)
  • 1916年:鄂圖,巴伐利亞國王(1848年出生)
  • 1937年:姜玉楨,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將領
  • 1940年:維多·沃爾泰拉,義大利數學家、物理學家(1860年出生)
  • 1940年:種田山頭火,日本俳句詩人(1882年出生)
  • 1954年:西奧多·賴曼,美國物理學家(1874年出生)
  • 1965年:多蘿西·蘭格,美國傳記攝影師和攝影作家(1895年出生)
  • 1969年:吳晗,中國當代歷史學家(1909年出生)
  • 2003年:穆青,中國記者,新華社前社長(1921年出生)
  • 2008年:馮兩努,前灣仔區議員(1953年出生)
  • 2013年:瑪麗亞·德·薇羅塔,一級方程式賽車手(1980年出生)
  • 2016年:莊奴,臺灣作詞家(1921年出生)
  • 2019年:阿列克謝·列昂諾夫,前蘇聯太空人,首個成功進行艙外活動的人類(1934年出生)
  • 2020年:王永川,府城傳統工藝匠師、「永川大轎」創立者(1932年出生)
贈送【如何打通BLOG部落格行銷管道】線上影片(+電子書)

節假日和習俗

編輯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10月11日

  • 國際女童日[5]。
  • 國家出櫃日[6]
  • 蘿莉節[7][8][9][10]

 

臺灣:女孩日[11]

 

贈送【如何打通BLOG部落格行銷管道】線上影片(+電子書)

 

贈送【05如何打通BLOG部落格行銷管道】線上影片(+電子書) 

有人覺得「BLOG部落格行銷」好像有點落伍了,部落格沒有用了,現在流行「社群行銷」。真的是這樣的嗎?BLOG行銷有多大的行銷能量,請看本書....

免費索取: https://forms.gle/fd7qLLgTH4qPwVac6 

 

 

 

 

 

 

 

 

 

 

 

 

 

 

 

 

 

 

 

 

 

上一篇
1010中華民國國慶日+世界精神衛生日+世界反死刑日
下一篇
1020世界骨質疏鬆日+統計日+廚師日+樹懶日
 返回網站
所有文章
×

快要完成了!

我們剛剛發給你了一封電郵。 請點擊電郵中的鏈接確認你的訂閱。

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