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返回網站

1207國際民航日

· 訪客瀏覽文章

1207國際民航日

國際民用航空日旨在幫助建立和增進全世界的認識,了解國際民用航空對各國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以及國際民航組織為全人類服務、幫助各國合作並實現真正的全球快速過境網絡所發揮的獨特作用。

  隨著聯合國和世界各國現已通過《2030年議程》,並邁入全球可持續發展的新紀元,航空作為全球連通性引擎的重要性與《芝加哥公約》目標的相關性更勝從前,期待國際飛行從根本上促成全球和平與繁榮。

 

broken image

 

節日、風俗習慣

  • 國際民航日
  • 天主教會:聖安波羅修瞻禮 

象牙海岸:國慶日

連

通世界七十五載 

在國際民航組織(民航組織)成立75年後的今天,國際民航網絡的年客運量高達40多億人次。 

全球航空運輸業為高達6550萬個工作崗位和價值2.7萬億美元的全球經濟活動提供支持。該行業擁有超過1000萬男性和女性工作人員,確保每天12萬次航班和1200萬乘客安全抵達目的地。航空運輸行動小組的研究結果表明,航空運輸為旅遊業帶來了更為廣泛的供應鏈、傳導效應和就業機會,航空業已成為至少6550萬個就業機會和3.6%的全球經濟活動的基礎。

國際民用航空日旨在幫助建立和增進全世界的認識,了解國際民用航空對各國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以及國際民航組織為全人類服務、幫助各國合作並實現真正的全球快速過境網絡所發揮的獨特作用。

  隨著聯合國和世界各國現已通過《2030年議程》,並邁入全球可持續發展的新紀元,航空作為全球連通性引擎的重要性與《芝加哥公約》目標的相關性更勝從前,期待國際飛行從根本上促成全球和平與繁榮。

  每隔五年,在國際民航組織週年紀念之際(2014年/2019年/2024年/2029年/等),國際民航組織理事會為國際民航日議定一個特定的周年主題。理事會代表們還為這些週年紀念日之間的整個四年間隔期選擇一個國際民航日主題。

  理事會已決定,從現在起到2023年的主題定為:“為全球航空發展推進創新”。

【國際日】國際民航日

#國際日 #國際民航日 #世界民航日 #12月7日
#聯合國 #中華民國 #ICAO #國際民用航空組織

1944年12月7日,52個國家在芝加哥簽署了國際民用航空公約(也稱芝加哥公約)。根據芝加哥公約的規定,1947年4月4日,國際民航組織正式成立。1992年9月召開的國際民航組織第29屆大會作出決議,自芝加哥公約簽署50周年的1994年起,將每年的12月7日定爲“國際民航日”。也稱:“世界民航日”。

中華民國是國際民航組織的創始成員國,1944年11月9日中華民國政府代表中國簽署了《國際民用航空公約》,並於1946年2月20日交存了批准書。

【聯合國】國際民航日
http://www.un.org/zh/events/civilaviationday/

【ICAO】國際民航日
https://www.icao.int/....../AviationDay/Pages/default.aspx

【歷年主題】
1994年:紀念國際民用航空公約簽署五十周年。
1995年:國際民航組織准備就緒迎接全球航空運輸業的需要。
1996年:利用衛星使民用航空更安全。
1997年:通過全球合作加強飛行安全。
1998年:安全飛入二十一世紀。
1999年:增進世界友誼和了解。
2000年:執行標准和建議措施——航空安全和效率的關鍵。
2001年:各國之間的飛行——人民之間的對話。
2002年:紀念動力和持續飛行100周。
2003年:爲國際民航公約60周年制定國際民航標準。
2004年:國際合作是解決全球航空挑戰的方案。
2005年:綠化航空。
2006年:安全和保安。
2007年:全球航空運輸——可持續的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的驅動力量。
2008年:人爲因素:提高航空人員素質。
2009年:以航空讓世界騰飛的65年。
2010年:促進全球航空安全的、有保安的和可持續的發展。
2011年:團結一致實現全球可持續的航空運輸。
2012年:航空:您與世界可靠的聯繫紐帶。
2013年:發展以滿足21世紀航空運輸的挑戰。
2014年:慶祝航空運輸合作進展70年暨慶祝《芝加哥公約》70年。
2014年,理事會第202屆會議決定,今後每5年應通過理事會議定一個特定的週年主題,並且為週年紀念日之間的整個四年期通過一個與非週年紀念相關的國際民用航空日主題。
第205屆理事會第6次會議於2015年6月19日決定,2015年—2018年:共同努力以確保不讓任何國家掉隊。

broken image

 

民用航空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跳至搜尋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20年4月2日)
若您熟悉來源語言和主題,請協助參考外語維基百科擴充條目。請勿直接提交機械翻譯,也不要翻譯不可靠、低品質內容。依版權協議,譯文需在編輯摘要註明來源,或於討論頁頂部標記{{Translated page}}標籤。

2009年民用航空國際路線

一架民用的直-15

民用航空(英語:Civil aviation,簡稱民航)是指除軍事、公務(例如警務、海關)用途以外的航空服務,包括私人或商業性質的飛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是國際民航組織(ICAO)成員,並透過該組織制定民用航空的共同標準。

民用航空包括兩大類:

  • 定期航空運輸,包括在定期航線上運營的所有客運和貨運航班
  • 通用航空(GA),包括所有其他民用或商業航班

在18世紀,隨著熱氣球的發展,民用航空正式登上了歷史舞台。奧托·李林塔爾在1896年進行的可控滑翔飛行為民用航空帶來了巨大發展,20世紀初,萊特兄弟建造的第一架動力飛機提升了民用航空的重要意義。在那以後,噴氣式飛機為民用航空帶來了技術革新,也為航空運輸在全球運輸行業中的地位奠定了基礎。

目次

  • 1歷史
  • 2民航管理
  • 3參見
  • 4參考文獻

歷史

[編輯]

經過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商業航空快速增長,其主要僱傭前軍事飛行員來運輸人員和貨物。生產轟炸機的工廠很快就參與了道格拉斯 DC-4等客機的生產。世界各地軍用機場的建立加速了這種趨勢增長,無論是用於戰鬥還是訓練的技術都可以很容易地轉為民用航空用途。

首架商用噴氣式客機是英國的哈維蘭彗星型飛機。到 1952 年,英國海外航空(BOAC) 已將彗星引入服務。

民航管理

[編輯]

1944年的《國際民用航空公約》(芝加哥公約)中指出,該條約的簽署方應共同努力協調和標準化空域的使用,以確保航空運輸的安全、高效和正常。

該公約的每個簽署國都有一個民航管理機構(例如美國的FAA,中國的CAAC)來監督以下民航領域:

  • 飛行執照——規範基本培訓和執照和證書的發放。
  • 飛行運營——對商業運營商進行安全監督。
  • 適航——向民用航空器頒發註冊證和適航證,監督航空器維修機構。
  • 機場——設計和建造機場設施。
  • 空中交通管制——管理一個國家領空內的交通。

參見

[編輯]

  • 警用航空
  • 行政專機
  • 軍事航空

12月7日

[編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跳至搜尋

<<2022年 12月>>日一二三四五六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歷史上的今天2022年 2021年 2020年

12月7日是公曆一年中的第341天(閏年第342天),離全年結束還有24天。

目次

  • 1大事記
  • 1.1前1世紀
  • 1.23世紀
  • 1.318世紀
  • 1.419世紀
  • 1.520世紀
    • 1.621世紀
    • 2出生
    • 3逝世
    • 4節日、風俗習慣
    • 5參考文獻

大事記

[編輯]

前1世紀

[編輯]

  • 前43年:古羅馬知名哲學家及演說家西塞羅因主張維持共和制,遭馬克·安東尼派人於福爾米亞刺殺身亡。

3世紀

[編輯]

  • 208年:黃蓋在烏林以火攻突襲曹操水軍,為孫權、劉備聯盟軍隊在赤壁之戰取勝。

18世紀

[編輯]

  • 1732年:英國皇家大劇院在倫敦開幕。

19世紀

[編輯]

  • 1815年:法國元帥內伊因支持拿破崙而被波旁王朝在巴黎盧森堡公園附近以叛國罪槍決。
  • 1873年:俄國數學家康托爾在給戴德金的信中說他已能成功地證明實數的「集體」是不可數的了,因此今日成為集合論的誕生日。
  • 1889年:第一個充氣輪胎受專利保護。

20世紀

[編輯]

  • 1926年:第一台電冰箱受美國專利保護。
  •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大日本帝國海軍針對美國太平洋艦隊總部所在地夏威夷領地珍珠港發動突襲作戰,太平洋戰爭爆發。
  • 1949年:隨著在第二次國共內戰中逐漸戰敗,中華民國政府宣布各機關從中國大陸遷往臺灣臺北市。
  • 1955年:英國首相艾德禮退出政壇。
  • 1970年:西德總理威利·布蘭特於造訪華沙猶太區起義紀念碑時自發下跪,為納粹德國侵略期間的死難者默哀。
  • 1972年:美國阿波羅17號宇宙飛船發射,為阿波羅計劃中最後一次登月任務。本日在飛向月球的過程中,其太空人拍下藍色彈珠地球照片。
  • 1975年:印度尼西亞國民軍以反對殖民統治為由入侵東帝汶,展開長達25年的軍事佔領。
  • 1981年:以色列開鑿地中海死海運河計劃遭聯大反對。
  • 1983年:倫敦著名的哈洛德百貨公司遭到恐怖分子炸彈襲擊,造成5人死亡,91人受傷,愛爾蘭共和軍宣布對事件負責。
  • 1988年:前蘇聯亞美尼亞北部發生強烈地震,2萬5千人死亡。
  • 1991年:美國研製出全數位電視系統。
  • 1992年:由於連夜暴風雨,玻利維亞的伊皮山發生了山體滑坡,造成上千人死亡。
  • 1995年:美國伽利略號太空探測器在由阿特蘭蒂斯號太空梭送上太空六年後,進入繞木星飛行的軌道。
  • 1996年:歐洲核子研究組織的科研人員發現正負K介子在轉換過程中存在時間上的不對稱性。
  • 1997年:紀念南京大屠殺的「為和平而歌」音樂會在美國紐約卡內基音樂廳舉行。
  • 1999年:美國唱片業協會指控以點對點技術進行檔案分享服務的Napster嚴重侵犯版權並且提出控訴。

21世紀

[編輯]

  • 2001年:塔利班向坎大哈新政權繳械。
  • 2002年:伊拉克否認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總統薩達姆向科威特人民道歉。
  • 2007年:韓國河北精神號油輪與駁船碰撞,引起河北精神號漏油事故,成為韓國史上最嚴重的漏油事件。
  • 2007年:響應當時陳水扁政府去蔣化之轉型正義政策,中正紀念堂大中至正之牌匾由中華民國教育部強制拆除。

出生

[編輯]

  • 521年:聖高隆,愛爾蘭僧侶,將天主教傳入蘇格蘭及愛爾蘭的先驅(597年逝世)
  • 903年:阿卜杜勒-拉赫曼·蘇菲,波斯天文學家(986年逝世)
  • 1561年:吉川廣家,日本戰國時代武將,初代岩國藩當主(1625年逝世)
  • 1598年:濟安·貝尼尼,義大利巴洛克藝術家(1680年逝世)
  • 1764年:克勞德·皮爾林·維克托,法國元帥(1841年逝世)
  • 1810年:泰奧多爾·施旺,德國動物學、細胞學家(1882年逝世)
  • 1823年:利奧波德·克羅內克,德國數學與邏輯學家(1891年逝世)
  • 1827年:提歐多洛·谷特勞,義大利作曲家(1879年逝世)
  • 1847年:璧利南,英國外交官(1927年逝世)
  • 1860年:約瑟夫·庫克,澳洲第6任總理(1947年逝世)
  • 1863年:皮埃特羅·馬斯卡尼,義大利作曲家(1945年逝世)
  • 1872年:約翰·赫伊津哈,荷蘭語言學家、歷史學家(1945年逝世)
  • 1873年:薇拉·凱瑟,美國作家,1923年獲普立茲獎(1947年逝世)
  • 1878年:與謝野晶子,日本女性詩人、作家(1942年逝世)
  • 1887年:恩斯特·托赫,奧地利裔美國作曲家,發明「語音音樂」技術(1964年逝世)
  • 1895年:蔣廷黻,中華民國歷史學家、外交官(1965年逝世)
  • 1896年:郁達夫,中國作家、小說家(1945年逝世)
  • 1905年:傑拉德·柯伊伯,荷裔美國天文學家(1973年逝世)
  • 1916年:袁珂,中國神話學家(2001年逝世)
  • 1920年:沃爾特·諾沃特尼,二次大戰德國空軍第5號王牌飛行員,442次任務擊落258架敵機(1944年逝世)
  • 1924年:馬里奧·蘇亞雷斯,第17任葡萄牙總統(2017年逝世)
  • 1925年:許瑜,前香港教育署署長(2015年逝世)
  • 1928年:諾姆·喬姆斯基,美國語言學家、哲學家
  • 1931年:艾倫·鮑絲汀,美國電影、舞台劇和電視劇演員
  • 1932年:劉宜良(筆名江南),旅美華人作家(1984年逝世)
  • 1932年:艾倫·鮑絲汀,美國女演員
  • 1936年:瑪莎·萊恩·柯林斯,美國女商人、政治家,第56任肯塔基州州長
  • 1949年:湯姆·威茨,美國音樂人、演員
  • 1953年:陶澤如,中國男演員
  • 1956年:賴瑞·柏德,美國NBA球員、教練
  • 1957年:李家超,香港政治人物,現任香港特首,前香港政務司司長
  • 1957年:森博嗣,日本推理小說家,代表作《全部成為F》
  • 1961年:林夕,香港填詞人
  • 1961年:C·托馬斯·豪威爾,美國演員和電影監製
  • 1965年:方念華,台灣新聞主播、節目主持人
  • 1969年:潘焯鴻,香港工程師及政界人物,因揭發沙中綫偷工減料醜聞而著名
  • 1970年:耶爾·布勞恩-皮維,法國律師、政治人物,現任法國國民議會議長
  • 1973年:戴米恩·萊斯,愛爾蘭創作歌手、音樂家
  • 1975年:松尾諭,日本男演員、聲優
  • 1976年:章家瑄,台灣女演員
  • 1977年:艾瑞克·夏維茲,美國職棒選手
  • 1977年:羅伯特·阿貝拉,馬爾他政治人物,現任馬爾他總理
  • 1979年:莎拉·芭瑞黎絲,美國創作歌手及鋼琴家
  • 1980年:約翰·泰瑞,英格蘭足球運動員
  • 1981年:文倉十,日本插畫家
  • 1982年:陳國峰,香港歌手
  • 1983年:佛斯托·卡蒙納,美國職棒選手
  • 1984年:羅伯特·庫畢薩,波蘭史上首位一級方程式賽車
  • 1984年:亞倫·格雷,美國職業籃球運動員
  • 1984年:方宥心,台灣演員
  • 1987年:張名雅,香港模特兒
  • 1987年:亞倫·卡特,美國男歌手、演員(2022年逝世)
  • 1988年:艾蜜莉·布朗寧,澳洲女演員及模特兒
  • 1988年:內森·阿德里安,美國游泳運動員
  • 1989年:尼古拉斯·霍爾特,英國電影和電視劇演員
  • 1989年:林筠翔,香港配音員
  • 1990年:蔣夢婕,中國女演員
  • 1990年:瑪爾特·奧爾斯布·勒伊瑟蘭,挪威女子冬季兩項運動員
  • 1991年:櫻田通,日本男演員
  • 1993年:黃嘉雯,香港女演員,《2019年度香港小姐競選》冠軍
  • 1994年:羽生結弦,日本男子花式滑冰運動員,兩屆冬季奧運(2014、2018)金牌得主,花滑史上首位及目前唯一男子單人滑青年組(JWC、JGPF)和成年組主要賽事超級大滿貫(SUPER SLAM)得主
  • 1994年:派翠西亞·艾利森,英國女演員
  • 1995年:Sowon,韓國女子偶像團體GFRIEND隊長
  • 1996年:江佑真,台灣YouTuber
  • 1999年:李翰潔,韓國男子偶像團體X1、BAE173成員
  • 2003年:凱薩琳娜-艾瑪莉亞,荷蘭公主

逝世

[編輯]

  • 前43年:西塞羅,羅馬共和國晚期的哲學家、政治家、律師、作家、雄辯家(前106年出生)
  • 1634年:內藤政長,日本戰國時代-江戶時代前期武將、大名(1568年出生)
  • 1663年:恩津加,安哥拉女王(1583年出生)
  • 1815年:米歇爾·內伊,法國元帥(1769年出生)
  • 1902年:托馬斯·納斯特,美國政治漫畫家,象徵共和黨的大象出自其手[1](1840年出生)
  • 1909年:利奧波德二世,比利時國王(1835年出生)
  • 1912年:喬治·達爾文,爵士,英國天文學家,查爾斯·達爾文的第二個兒子(1845年出生)
  • 1952年:弗雷斯·雷·莫爾頓,美國天文學家(1872年出生)
  • 1961年:赫伯特·彼特曼,英國海員,鐵達尼號三副(1877年出生)
  • 1966年:陳文文,越南共和國政治人物(1908年出生)
  • 1970年:魯布·戈德堡,美國漫畫家(1883年出生)
  • 1976年:鄭律成,中國作曲家(1917年出生)
  • 1977年:彼得·卡爾·戈德馬克,美國工程師,第一張唱片的發明人(1906年出生)
  • 1979年:松岡洋子,日本女權運動家(1954年出生)
  • 1993年:沃爾夫岡·保羅,德國物理學家,離子阱的開發人之一,198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1913年出生)
  • 1998年:馬丁·羅德貝爾,美國生化學家(1925年出生)
  • 2003年:溫世仁,台灣企業家(1948年出生)
  • 2004年:費德利克·芬奈爾,美國指揮家(1914年出生)
  • 2021年:穆斯塔法·本·哈利姆,利比亞政治人物、商人,第3任利比亞總理(1921年出生)

節日、風俗習慣

  • 國際民航日
  • 天主教會:聖安波羅修瞻禮

 

象牙海岸:國慶日

 

【知達理念實驗教育書院】 

這是一個全年無休、24小時全日的線上實戰教育內容,它提供許多免費的線上課程與教學,也開放具有實戰經驗的成功者上傳影片。[知達書院]目前包含有翻轉教育、小農教育、生命能量、網路創業及組織營銷等五大講堂的課程,未來會逐漸擴充更多不同領域。人類的文明進化端賴教育而成,教育將能翻轉我們的人生。 

知達書院教育的目的,首先培養[知書達禮]的良善男女,不只要擁有[知識通達]的豐富學識與內涵,還要能夠內省功夫及獨立批判,進而 [知人達人]來學以致用及通達事理,以實現人生理想,最後進入[知命達天]完全的奉獻自我。從[知]道到[達]到的學習 [知]:自學+共學+教學————[達]:通達+實踐+成就.... 

https://knowstart.org/ 

五大講堂 歡迎免費註冊 

翻轉教育http://www.flip-edu.org/ 

小農教育 http://sfm365.com/ 

生命能量 http://lec168.com/ 

網路創業 http://ust365.com/ 

【組織營銷】http://ust168.com/ 

免費提供線上課程+電子書+教育培訓+進人系統+跟進系統+網路資源 

 

 

 

上一篇
1201世界愛滋病日
下一篇
你會拿什麼去裝你的人生? 
 返回網站
Cookie的使用
我們使用cookie來改善瀏覽體驗、保證安全性和資料收集。一旦點擊接受,就表示你接受這些用於廣告和分析的cookie。你可以隨時更改你的cookie設定。 了解更多
全部接受
設定
全部拒絕
Cookie 設定
必要的Cookies
這些cookies支援安全性、網路管理和可訪問性等核心功能。這些cookies無法關閉。
分析性Cookies
這些cookies幫助我們更了解訪客與我們網站的互動情況,並幫助我們發現錯誤。
偏好的Cookies
這些cookies允許網站記住你的選擇,以提升功能性與個人化。
儲存